指揮中心今(15)日宣布新增 180 例本土確診,5 月 15 日至 28 日,台北市、新北市進入第三級警戒,其他地區維持第二級。而全國休閒娛樂場所停業關閉,相關活動停止,至於三級警戒區域,則應額外關閉如電影院這類的場所。
這也代表接下來兩週,人與人、人與影像的共感連結要先降至最低頻率,必須暫離銀幕上的光影變化、告別爆米花的鹹甜香味。
記得去年 3 月底,當疫情在歐美各國爆發,劇場、電影院,封鎖各大密閉空間持續關閉,以降低群聚感染風險,那時看到美國一家電影院在外牆貼著這句話:「當現實生活不再像電影時,電影院才會再度開啟。保持安全,保持良善。」
這段話應該很適合提醒病毒擴散的台灣,保持安全,保持良善,更要共同警戒防疫,別恐慌、勿鬆懈,希望過段時日,現實生活別再像電影,才能重回電影院,才能持續在漆黑盒子中夢遊。
最後,去年年中【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】編輯部評論組策劃「疫情時代近未來」的專題,藉此探問人類生活可能發生的改變。我試圖從「美術館」、「音樂祭」、「電影產業」、「表演藝術」等面向切入,邀請寫手思忖人類群聚行為可能的改變。其中討論了串流、電影院的版圖更迭;表演團隊線上、線下的轉移;展覽數位化的可能性等等。
從今日台灣疫情的變化來看,此專題或許早了一年推動,但箇中諸多本質不變,提供關心藝文相關領域的讀者參考:https://bit.ly/3w1npo6
圖片來源:《#戀夏500日》